始终外治法,俱按痈疽肿疡、溃疡门。[5]血脱之证,其脉实者难治,细小者易治。
条文:风牵睑出睑皮翻,胞睑俱红眵泪连,胃经积热肝风盛,□洗去瘀病可痊, 后服黄耆汤蔚骨,防苓芩草大黄煎。[9]如气不舒和,饮食少进,日以柿霜、玉露霜、牛奶皮、奶饼、奶酥油 、并炒□子面诸物,以凉润将息之,则愈。
大杼主刺身发热,兼刺疟疾咳嗽痰,神道惟灸背上病,怯怯短气艾火添。【注】[1]四肢骨肿痛,两膝痹冷,手足不遂,偏正头风,脊背、腰胯、筋骨、 头项、眉棱疼痛,手足发热麻木,夜间盗汗,及破伤游风, 脚跟肿痛,两眼赤红,伤寒阳明自汗,蒸热烘烘,皆宜刺外关穴。
厥阴肝脉井大敦,行间之穴便为荥,太冲之处为俞穴,经合中封曲泉名。[7]从气海上行,在脐下一寸,阴交穴也。
法宜急服滋阴救燥、补血理脾之药,初服解毒济生汤、六味地黄汤,溃服人参养荣汤、桂附地黄汤。[9]从曲池上臑外前廉,肘□、五里、臂臑穴也。
[39]从阳辅下行三寸,外踝骨尖内动脉中,寻按取之,悬钟穴也。[5]怯弱之人,用硝、黄而必加木香、肉桂同煎者,乃假其热以行其寒也 石硫黄四两 花蕊石二两 以上二味合匀,用瓦罐一个,入药在内,封口,外用纸筋盐泥周围固 济,候泥干,安四方砖上,书八卦五行字,用炭十斤笼叠周匝,自午 时,从下着火渐渐上彻,直至经宿炭尽火冷,又放经宿,罐冷取出研 细,用绢罗罗过,磁盒收贮。